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溜酒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溜酒)

溜酒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溜酒)

更新时间:2022-06-19 19:47:38

编者按:今年是宜宾建城2200年,宜宾新闻网推出《宜宾2200年记忆》。这组特别策划以时间年代为轴,以文物为焦点,尽量找到历史人物,粗略地勾画出宜宾几千年的历史。今天推出《宜宾的酒文化史》,以飨读者。

资料图:宜宾城市一角。(宜宾新闻网 陈忆 摄)

宜宾酒的起源

四川,天府之国;宜宾,川南僰国,酒的王国。

宜宾,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始于汉代,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初建城池于三江口,称戎州,唐宋时期为叙府,北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改称“宜宾”。

作为具有2199年建城史的宜宾,酿酒的历史十分悠久。建于北宋时期的旧州塔成为了记录唐、宋繁华盛世的见证。据碑文记载,当时的旧州坝宜宾城面积约32万平方米,城内建筑除官衙外,还设有报警烽火台,岷江上高悬拦江铁索,便利的水陆交通,舟楫如林,致使城中商贾云集,马帮不断。“蛮贾暑荷毡,街头酒贱民欢乐”,描述了当时茶马酒市的情景。

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考古专家从宜宾汉代墓葬和窖藏中出土了大批铜制器皿罍、壶、勺等和为数众多的陶制酒具.山谷祠岩墓中,出土了一个神采奕奕的沽酒陶俑.宜宾县公子山汉墓的石棺上,有浮雕“厨炊宴饮图”;长宁县飞泉东汉岩墓内壁刻有“夫妻饯行图”……由此证明,在汉代的宜宾,酒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984年7月,在宜宾县横江镇出土的酒器“蝉纹青铜爵”,据考证为战国时期所铸造。这些生动的酒文化写照,表明在那个时候, 宜宾建城以前的酒业和酒文化, 就已经成长了1000多年。

资料图:明代白酒作坊酿造遗址全貌。(杨杰 摄)

再从2011年宜宾县喜捷镇红楼梦村发掘出的“明代中晚期白酒作坊遗址”中的瓷片和酒器,证明宜宾的酿酒史起源于3600 年前。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三千多年,宜宾已有僰人氏族部落,从事原始耕作、狩猎和渔猎。僰人首领跟随周武王伐纣,被封为“僰侯”。又据《吕氏春秋·恃君览》记载,在公元前476——前221年的战国时代,“秦灭开明氏,建僰侯国”,故宜宾古有僰道之称。据《华阳国志》记载,僰人性情温和,习仁道,勤劳、聪明,善事农牧,尤为善种水稻、荔枝、姜、蒟、豆之类的作物,为酿酒提供了条件。明代《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早在“秦、蜀有咂嘛酒,用稻、麦、黍、秫药曲、小罂封酿而成,以筒吸饮。”这对宜宾酒的起源,作了印证。

单粮食的“窨酒”

僰人很早就有饮用天然发酵的“荔枝酒”“树头酒”的习惯,后来学会了人工酿造,酿出了单一粮食酒的“窨酒”。“窨酒”是以大麦、小麦、酒米(糯米)、高粱等为原料。“窨酒”工艺独特,先将粮食(大麦、小麦、酒米、高粱)煮熟、过滤,然后上甄蒸馏,加酒曲和玉泉清水,封坛贮于地窑多年,发酵糖化而酿成呈琥珀色,清明透亮,香醇可口的酒。这种酒度数不高,约二十七至三十度,富含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饮料酒。僰人就善于酿造“窨酒”。而今,在珙县的曹营一带,还流传着这种酿造方法。“窨酒”,开创了川南古僰道粮食酒之先河。

到了汉初,汉武帝遣大将唐蒙“凿石开阁以通南中”,开辟了着名的“西南夷道”。从此,汉民族大量迁入僰侯国,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宜宾古称戎州,系川滇黔边陲重镇,是秦五尺道、汉南夷道的起点,也是唐宋时代从蜀西南通往吐蕃而达天竺的起点,乃通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枢纽。这里雨热同季,气候温和,空气和土壤最适宜酿酒所需的微生物生长。

“清盎之美,始于耒耜”,农业的繁荣,促进了酒业的发展。

多元粮·蒸馏酒·白酒

宜宾从唐代开始,就出现了用粮食的酿造的蒸馏酒(亦称“溜酒”),白酒由此诞生。到唐代,运用蒸馏技术酿造了一代佳酿“春酒”(春天酿造,冬天成熟,或冬天酿造春天成熟,其色为重碧),又称重碧春酒。白居易的《荔枝楼对酒》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唐诗亦有“久闻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长安”。可见唐代的蒸馏技术日臻完善。

宜宾县红楼梦村(原为下食堂村),一千多年前,唐代的归顺县城就设在那里。那里有一个地方叫“牛口庄”,有一家糟头房,酿出的重碧春酒名噪一时,闻名远近。

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唐代诗人杜甫曾从嘉州(今乐山)乘船东下,路经“牛口庄”,闻到糟头房的酒香,情绪倍增。戎州刺史杨使君仰慕杜甫诗名,遂在东楼设宴用“重碧酒”款待杜甫,杜甫即席赋诗一首,写下了千古绝唱的《东楼诗》:“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坐从歌伎密,乐任主人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在当时“重碧酒”因为是蒸馏酒,倍受骚人墨客推崇,被尊为“郡酿”。

到了宋代,宜宾的酿酒业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据宋代《熙宁酒课》推算,北宋时戎州的酒课是5000贯,年产量达到了522500斗,年耗粮37500石。两宋时宜宾酿酒业发展更为迅速,并在大诗人黄庭坚的推动下,酒文化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北宋著名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新党执政,贬逐异已,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谪黔州。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由黔州迁戎州(今四川宜宾市)安置,在戎州度过了三年谪居生活。其间,黄庭坚作诗称赞“绿荔枝”与“荔枝绿”酒。在《廖致平送绿荔枝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枝绿酒亦为戎州第一》诗中吟到:“王公权家荔枝绿,廖致平家绿荔枝。试倾一杯重碧色,快擘千颗轻红肌。发醅葡萄未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此诗不仅表达了对“荔枝绿”的赞美,还与300年前的杜甫《东楼诗》作了应和。

地穴式窖池·作坊·五粮液

由于宜宾地处岷江、金沙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水质良好,以后各朝各代均有佳酿问世,尤其到了600多年前明代,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宜宾出现了用地穴式窖池发酵的多元粮食的蒸馏酒。酒业遍及川南和外围山岭,酒业规模不断扩大,以至酒肆行业充溢于城乡道途,名酿美酒映耀于大小城邑。以“姚子雪曲”为代表的地穴式窖池发酵的蒸馏酒——白酒,为历代诗人墨客所推崇,宜宾酿酒事业由此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明代,宜宾的酿酒工艺日臻完善,在宜宾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出现了商业性的手工作坊——糟房,包括著名的“温德丰”“德盛福”“利川永”“长发升”“张万和”“钟三和”“全恒昌”等糟坊,“前店后厂”是这些糟坊的特色。当时属于宜宾管辖的泸州,有个继业公酒坊,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巡视江阳,临近一村庄,一股醇香扑鼻而来,遂寻香而至陈氏酒坊。继业公奉上佳酿,朱棣一行开怀畅饮,龙颜大悦,便定为“钦定酒”,进贡朝廷,授继业公六品官职。此酒世代相传。后来明朝亡,“钦定酒”断代,在二十一世纪初,“钦定酒”又重新挖掘问世。

“温德丰”作坊的酿酒师陈三,将总结出的“陈氏秘方”传承于赵铭盛,赵铭盛再传之于邓子均,其后“陈氏秘方”再经过邓子均的改良,从七八种粮食中选出5种粮食,通过地穴式窖池发酵酿出了远近闻名的“杂粮酒”,1909年,邓氏杂粮酒经过晚清举人杨惠泉更名为五粮液,五粮液由此得名。并于1915年在巴拿马获得第一块国际金奖。宜宾刚解放不久,邓子均将“陈氏秘方”献给了国家。

五粮液是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是以高梁、大米、小麦、糯米、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包包曲为动力,经陈年老窖发酵,长年陈酿,精心勾兑而成。具有“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协调、恰到好处、酒味全面”的独特风格。五粮液传承了华夏3000年酒文化精华,也传承了600年前明代窖池的精髓,一直延用着600多年前的明代16口古窖池,这些古窖池是宜宾悠久的酿酒史的见证。五粮液是当今酒类产品中出类拔萃的珍品,有“百年品牌”之称。年生产能力达45万吨,为中国白酒之最;2016年五粮液酒类产品销售量 14.87 万吨,较上年 13.74 万吨增长8.25%,酒类营收227.05亿元,同比增长11.59%;2016年五粮液以958.59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中国品牌价值100强”第三名,居白酒制造类第一位。五粮液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酒业大王”。

天时地利孕酒都

宜宾地处四川南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其独具的弱酸性黄泥粘土,含有铁、磷、镍、钴等多种元素。宜宾不少产名酒的窖池,特别是明代窖池中,镍、钴含量相当丰富,它们对酒的美质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起固化作用的镍和起催化作用的钴,经国家和省生物研究部门的专家研究鉴定,宜宾的老窖泥相当丰富。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川流的宜宾,具有绝佳的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优越水质条件。

粮为酒之精,地为酒之灵,水为酒之神。宜宾独特的土壤、水质和气候“三大条件” 和五种粮食,构成了宜宾酒特别是以五粮液为代表的美酒的独特品味。

天时地利孕育了酒都,故有“四川美酒甲天下,千钟佳酿总宜宾”之说。

以“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为中心,溯岷江北上至成都、绵竹,顺长江至泸州,沿赤水河南至古蔺,形成了著名的巴蜀名酒带,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千百年一直是我国天然酿酒宝地。而这天然酿酒宝地的中心,是宜宾。五粮液且不论,走遍宜宾的山山水水,你可以发现,区县乡镇几乎都有酒厂。据统计,至今大小酒厂有200多家。不仅有曲酒,也有单粮酒;不仅品牌众多,而且名酒荟萃,故素有“宜宾县县有特色,蜀南处处闻酒香”之说。

宜宾酒文化,佐证了古城宜宾酒业的悠远发展史,并说明宜宾是中国酒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国酒文化的先锋”。

时至今日,悠悠岁月,宜宾的酒文化从历史的纵深走来,走出了华夏无与伦比的灿烂格局。蜀南不仅处处闻酒香,还演绎出了华夏百年品牌、独一无二的国酒、“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