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古称莆口,这个名称,最早见于陈天嘉五年(564年),因章昭达讨陈宝应,逃到莆口地方。(这是莆田地理最早见于史籍)。至于莆口何以后来称为莆田?据传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莆田古时为海,后升为平原,且多生蒲艾,因此去水从莆,同时平原多田,所以叫莆田;另一种说法,从莆田各区地理名称查考,醴泉里有莆头,新安里有莆禧,黄石旧时则称莆田里。莆田各里,都是东路一带,莆头系由莆田转音,黄石系由谷域山而得名。
1.
天宝元年(742)清源县改名仙游县,莆田、仙游2县均属清源郡(郡治今泉州)。
2.
莆田地名来历之一 涵江先民早在唐代就凿塘储水,筑涵泄涝、灌溉良田。唐代,位于涵江北部,开凿了洁页洋塘和南洋的国清塘为当时南北洋平原的著名水塘。涵江人民开垦耕地,多在水塘,水涵周围。
3.
因而,可以说,“莆田”是从方言“浮田”演变而来。“浮”的方言读Pu和汉语“莆”(Pu)同音,“莆”是“浮”的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