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zhú miè 词义:成条的薄竹片。
作用:编织各种竹制品,如竹篮
基本简介 zhú miè ㄓㄨˊ ㄇㄧㄝ ˋ 竹篾 竹篾的意思是剖削成一定规格的竹皮;成条的薄竹片。 竹篱笆 竹(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 [bamboo]。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蔑(形声。
从竹,蔑省声。本义:薄竹片,可以编制席子、篮子等) 基本用途 竹篾主要用于编制簸箕、箩筐、篱笆等,农村很多农用器具都是用竹篾编制的。还可以用来做风筝
这个字读mie(四声)基本字义:劈成条的竹片,亦泛指劈成条的芦苇、高粱秆皮等:竹~。苇~儿。~席。~条。~青(指竹子的外皮,质地柔韧)。~黄(指竹子篾青以里的部分,质地较脆。亦称“篾白”)。
可以编制席子、篮子等。将毛竹表层剖劈成细细的篾青丝或薄薄的篾青条,串织编制成长、圆、扁、方形或肖形储放物品的篾篮。这种盛器民间亦称篾盒、篾篓、篾罐等。因其外形美观、质地坚韧、轻便实用、制作精巧,深得旧时上海人的青睐,故源源不断地进入上海寻常百姓家。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约一半以上的沪上人家中或多或少拥有此类家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