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后人结局都是残疾,最后断子绝孙,后代死绝了。
施耐庵,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生于兴化白驹镇,祖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他的后人生活不错,个个遵守族规。
新垛镇施家自然村,主要是施耐庵的后人居住,如今施耐庵的后人已经达到第二十六代,施家桥村曾获得“江苏省卫生村”、“兴化市新农村建设一等奖”、多次获得“文明示范村”,在新垛镇乃至全市中都排在前列,施家桥村之所以在方面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是离不开整个村的村风民风,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知晓自己是名人之后,他们承载着名人身上的中华传统的美德,施耐庵故居的馆长,也是施家第二十代后人——施鹏,他介绍道:在施耐庵家族里面,虽然延续了几百年,但是都有着严格的家规家训,直到现在,家谱经过不断的修改,日臻完善,现在每个族人都有一本族约。
族约的主旨是“传承美德、守信贤良”,具体内容为:1、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2、团结友爱,互助互学。3、尊老爱幼,传承我国人民善良的美德。4、勤奋学习,苦练致富本领,争当新形势下的时代楷模。5、倡导扶贫济困,敢于见义勇为,为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富庶社会尽心尽力。6、为拥护计划生育国策,家谱中增填女子姓名,倡导男女平等。7、今后凡男子成家生子者,应按资排辈取名,具体为『智惠易星辰 妙语震寰伦 巧解其中意 光大有后生』;8、凡成家立业者,每年清明节前祭祀先祖之日,均得到施耐庵陵园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