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海洋微生物,叫夜光藻。
它们就像大海里的萤火虫,喜欢成群结队聚在一起,没事儿就发光解闷儿。
有它们聚集的海滩,蓝光会亮成一片,因为天生上镜,摄影师随便咔嚓几下,就是一张精修壁纸。
过去这些年,许多人都在研究,夜光藻究竟为什么能发光呢?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人们认为,夜光藻和夜明珠一样,是一到晚上就发光。
可惜……这是错误的。
夜光藻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它和萤火虫一样,体内有荧光素和荧光酶,而它发光的原因也非常离奇——
它被吓着了
被吓着了
吓着
了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夜光藻,只有在察觉到自己有危险的时候才会发光。
之前网络上就有视频,人用手去搅动海水,夜光藻随着手的动作发光,美呆了。
然鹅,你觉得很美很神奇,它其实被吓个半死。
有人肯定会问:遭遇危险了,发光有毛用?发求救信号吗?
答对了,一半。
夜光藻是在发信号,但不是替自己求救,而是为了用光亮吸引来更大的掠食者。
小鱼吃夜光藻,大鱼吃小鱼,这是一个海洋版围魏救赵的故事。
瞅瞅,一个单细胞生物,竟然还懂兵法。
有意思的是,这个单细胞生物不止懂兵法,还懂物理(感觉很快可以参加高考了)。
科学家们研究,说为什么夜光藻只发蓝光呢?
一种解释是,这符合瑞利散射定律。
瑞利散射定律说,波长越短,散射越强。
在可见光的范畴里,蓝色光波长最短,散射能力也最强,正符合夜光藻发光求生的需求。
不过可以想象,夜光藻不知道得经历过多少年的发光实验,才会发现蓝光最好使。
故事可能是这样的:
爷爷:“啊,有鱼要吃我,我发红光……啊!”
爷爷卒。
爸爸:“啊,有鱼要吃我,我发绿光……啊!”
爸爸卒。
儿子:“啊,有鱼要吃我,我发蓝光……啊……我活下来了?”
于是一个声音在夜光藻中代代流传——
蓝光!蓝光!蓝光!
所以,当我们介绍起夜光藻时,它的全名应该是这样的:
它,胆小的海洋发光体,环保供电示范者,孙子兵法第88代传人,物理课代表,单细胞生物中的颜值担当,夜光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