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糯米的浸泡时间不足
做粽子所需要的糯米,在做之前需要浸泡一段时间。糯米在浸泡的时间里,可以吸收过量的水分,从而可以使糯米细胞破裂,使糯米的粘性成分被释放出来,当粘性释放的比较彻底的话,做出来的粽子米才会体现其粘性。但是,如果糯米在水中浸泡的时间太短的话,就不容易使糯米细胞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其粘性就会比较差。
2、煮的火候不够
煮糯米是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可如果在煮粽子的时候,火候不够,或者是煮的时间太短的话,就不容易完全的将糯米煮熟、煮透,因此也难以将其粘性完全的展现出来。所以,在煮粽子的时候,要将火候掌握好,并且煮的时间要久点,建议一般不得少于3小时。
糯米饭不黏可能是:
1.选购的糯米质量不好,商家医次充好。2.未浸泡,糯米饭在制作前要将糯米浸泡四个小时以上,糯米米质较硬,不容易熟透。浸泡后制作可避免煮不熟。
3.水量不合适,泡好的米蒸之前要放屉子上,下面放支架。水漠过米,大火蒸的过程中水蒸发越来越少,屉子下依然有水可继续蒸,这样糯米饭在有水浸泡到蒸发完就不会一直有很多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