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八百里分麾下炙”是指唐代将领王炎在平定吐蕃叛乱时,率领八百里麾下,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取得胜利的壮举。而“五十弦翻塞外声”则是指胜利后,王炎在战场上奏乐庆祝,五十弦琴声回荡在边塞之外。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唐代将领的英勇事迹和战场上的壮丽景象,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名句。
“八百里”来源于一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汰侈》。说王某有一头珍贵的牛名为“八百里驳”,有人愿意出资千万与他比试射术,赌注便是这头牛,谁料对方一箭获胜,便立即杀掉了八百里驳,将它烤来吃了。
驳,是骏马的称呼,这里用来形容牛,自然是赞美它如骏马般的形态之美;八百里,是形容它善于奔驰,可以视作一个形容词。连起来“八百里驳”,就是一头善于奔驰的如骏马般的牛,自然是珍贵无比了。
“八百里分麾下炙”,正确的断句是“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将牛肉分给部下去烤,麾下就是部下,炙就是烧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