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穰城。穰城位于河南邓州,是夏为其子邓命名的地方,历经夏、商、西周、春秋成为邓之地。春秋时期,楚文王十二年(公元前678年),灭邓,归楚,称“郭”,意为丰饶。战国时先属朝鲜,韩襄王十一年(公元前301年)入秦,十六年(公元前291年)秦项在此立为侯爵,后为穰县。
唐宋元明时期中邓属穰城。
穰[ráng]汉语汉字
穰,汉语二级字,读音ráng、rǎng。形声,从禾,从襄(xiāng),襄亦声。“禾”指“谷物”,“襄”意为“包裹”、“包容”。“禾”与“襄”联合起来表示“带有‘身孕’的谷物”、“成熟待收的谷物”。本义:成熟的庄稼。转义:庄稼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