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典故是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见到蔡桓公,发现他有病在皮肤上,劝他早点医治,但蔡桓公不高兴。十天后,扁鹊又劝蔡桓公趁病在肌肉里赶快医治,但蔡桓公采取讳疾忌医的态度对付。过了一段时间后,蔡桓公遍身疼痛,派人怎么也找不到扁鹊了。这个故事成为了“讳疾忌医”的典故,意思是隐瞒病情,害怕就医,也比喻掩饰缺点、错误,怕听批评意见。
2、此成语出自《韩非子·喻老》:名医扁鹊三次见蔡桓公,都看出他有病,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但是蔡桓公不肯医治;扁鹊见到蔡桓公就转身逃走了。这时蔡桓公已经病入膏肓,无法医治了。
成语故事“讳疾忌医”出自春秋时期,这个故事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春秋时期,蔡国有位名叫扁鹊的医生,由于医术高明,因此被经常请进宫廷为达宫贵人行医治病。
一大,扁鹊夫拜见蔡桓公,两人见面寒暄一阵后,扁鹊就看出蔡桓公与色不对,于是说:“大王,您现在病了,可病还只是在皮肤里,赶快让我给您医治,如果—-”扁鹊话还没说完,桓公就不高兴地说: “我没病。”说完,丢下扁鹊拂袖而去。
10天以后,扁鹊又来看蔡桓公,他对桓公说:“恕我大胆直言,大王您的确有病,井且现在病变已 发展到肌肉里,如果再不及时医治,病情就会更加厉害。”谁知蔡桓公沉下肚来,怒与冲冲,脱口而骂:“大胆刁医,你竟敢三番五次地咒我有病,该当何罪!”扁 鹊不敢再说,悻悻退出。
扁鹊走后,蔡桓公仍怒火未息,生气地对身边的 大臣们说:“像扁鹊这样的医生,就爱给没病的人看 病,以此来夸耀自已的本事。”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暗暗着急,但谁也不敢多说。
又过了几天,扁鹊又来看蔡桓公,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逃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多久,蔡桓侯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