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简化字。
邦
汉语汉字
“邦”,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bāng,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邦”的基本含义为国,如友邦、邻邦;引申含义为汉避高祖讳,多以国易之,如邦畿、邦家。
在日常使用中,“邦”也常做名词,表示疆界,边界,如邦墓。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邦
部外笔画
4笔
结构
左右结构
字源演变
“邦”,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本义是“国”,甲骨文"邦"字由“田”、“丰”构成,“田”表示人们赖以生活的地方,“丰”表声,金文把“田”换成“邑”。
“邑”是人们的聚居地,后来陆续在商朝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秦朝小篆中发现,“邦”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博江切【集韵】【韵会】悲江切,音梆。【说文】国也。【周礼·天官】大宰掌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注】大曰邦,小曰国。
又【释名】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书·蔡仲之命】乃命诸王邦之蔡。
又姓。【正字通】明有邦严。
又叶卜工切,音崩。【诗·小雅】以畜万邦,叶上訩。【又】保其家邦。叶上同。
又【大雅】御于家邦。叶上恫,凡《诗》《易》邦字同此音。
说文解字
国也。从邑丰声。,古文。博江切〖注〗邫、????,古文邦。
说文解字注
国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析言之也。许云:邦,国也。国,邦也。统言之也。周礼注又云:邦之所居亦曰国。
此谓统言则封竟之内曰国,曰邑,析言则国野对偁。周礼体国经野是也。古者城所在曰国,曰邑,而不曰邦。邦之言封也。
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矦。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周礼故书:乃分地邦而辨其守地。邦谓土畍。杜子春改邦爲域,非也。从邑丰声。博江切。九部。
古文。从㞢田。之,适也。所谓往卽乃封。古文封字亦从之土。
应该邦是帮的简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