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医书记载,汉代以前,人们对骨折大多采取包扎固定的方法。秦汉之间,包扎材料多半用麻和丝织品。
到了魏晋时期,对骨折的处理有了改进。医学家葛洪(约公元281-341年)在《肘后救卒方》一书里,首次记载了用竹片固定骨折的疗法——一种小夹板固定法,并开创了用夹板固定骨折的先例。
柳枝接骨:取与骨骼相等的新鲜柳枝数根备用,甘草水洗净患肢及伤口,然后用镊子取出断骨、碎骨,再用甘草水洗净内部,并用葵花杆芯做成断骨模型。
将新鲜柳枝去其粗皮,保其粘液,根据模型切削成断骨,甘草水洗。
据医书记载,汉代以前,人们对骨折大多采取包扎固定的方法。秦汉之间,包扎材料多半用麻和丝织品。
到了魏晋时期,对骨折的处理有了改进。医学家葛洪(约公元281-341年)在《肘后救卒方》一书里,首次记载了用竹片固定骨折的疗法——一种小夹板固定法,并开创了用夹板固定骨折的先例。
柳枝接骨:取与骨骼相等的新鲜柳枝数根备用,甘草水洗净患肢及伤口,然后用镊子取出断骨、碎骨,再用甘草水洗净内部,并用葵花杆芯做成断骨模型。
将新鲜柳枝去其粗皮,保其粘液,根据模型切削成断骨,甘草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