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三槐堂铭》,原文如下: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而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福,恶者以祸;淫者以罚,邪者以惩。为天之稽命也,不可常也。故大善者必夭,大恶者必寿。是以君子不与也,子罕言命也。
天地有常,君子有常。无常者,小人也。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以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危,荣而不辱,贫而不穷,富而不骄,贵而不傲。何以与天地并立而为三?为其有常也,而人道则不然。无常,惟德是辅;无常,惟刑是辅。是以王者观于刑,而知其衰盛,而明其得失。故王者奉天以行罚,不敢以喜怒专之。夫天有常刑,而人无常理,是故王者以理为本,以刑为辅。
三槐堂,宋时王旦之宅也。吾先世之盛德而至于今,已逮四世。是以君子之欲有为也,必崇其根本,而厚其枝叶。务本则道立,道立则生知,生知则文明,文明则和理,和理则可乐,可乐则安,安则久,久则服。服则福,福则大,大则骄,骄则满,满则溢,溢则为患。无患有三: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夫本者,孝悌而已。故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是以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故曰:“德不孤,必有邻。”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是以君子少而好问焉,老而不倦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今之君子,虽有其美,而不自以为美,虽有其善,而不自以为善。是以不伐其善,而人自伐其善也;不有其美,而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