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治国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法治国:商鞅主张国家应以法律为基础进行治理,这是他最根本的法律思想。他强调“不贵义而贵法”,提倡“任法而治”、“法任而国治”,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官员们能推行法令,严格执行法律,国家就能实现稳定和繁荣。
2. 重农抑商:商鞅主张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发展。他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只有发展农业,保障粮食供应,国家才能富强。而商业活动可能会影响农业生产,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3. 重战尚武:商鞅强调战争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通过战争可以增强国威,展示国家的实力。他提倡培养强大的军队,积极进行战争,以实现国家的强盛。
4. 重刑轻赏:商鞅主张实行严格的刑法,对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同时对立功表现突出的人给予较少的奖励。他认为,严明的法制和对战功的奖励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激发士兵的战斗意志,从而实现国家的强盛。
5. 贬斥儒家学说、纵横家及游侠:商鞅在《商君书》中对儒家学说、纵横家及游侠等思想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这些思想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强大,主张以法家思想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商鞅的治国思想主要体现在依法治国、重农抑商、重战尚武、重刑轻赏等方面,旨在实现国家的富强和强盛。
1.“定分”、“立禁”体现的权利保护思想。他认识到“定分”与“止争”的关系。他指出:“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由名分未定。夫卖兔着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他所说的“名分已定”,显然是指归属已定,即所有权已经明确。他已经认识到人类社会最初没有国家没有法律,法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