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有铭文,其中钟铭2800余字,磬铭残存600余字,加上钟架笋梁、编磬配件上的文字,共计4000余字。从乐学的角度看,钟磬铭文好比是随国宫廷中的乐工们为演奏各诸侯国之乐而准备的有关乐理知识的一份“备忘录”,它所涉及的音阶、调式、律名、阶名、变化音名、旋宫法、固定名标音体系、音域术语等内容,反映了先秦乐学的高度发展水平。
尤其是钟铭上出现的十二律,表明中国传统的十二律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统一的律名的。
曾侯乙编钟有铭文,其中钟铭2800余字,磬铭残存600余字,加上钟架笋梁、编磬配件上的文字,共计4000余字。从乐学的角度看,钟磬铭文好比是随国宫廷中的乐工们为演奏各诸侯国之乐而准备的有关乐理知识的一份“备忘录”,它所涉及的音阶、调式、律名、阶名、变化音名、旋宫法、固定名标音体系、音域术语等内容,反映了先秦乐学的高度发展水平。
尤其是钟铭上出现的十二律,表明中国传统的十二律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统一的律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