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如下
引食驯化关键点一:加强投喂管理 每餐喂料前必须巡塘,发现鱼苗任何异常,停料或者减料,优先增氧、解毒。投喂时遵循“定时、定点、定量”原则,尤其是定量:3-4天加一次料,每次加料不超过10%;夜间温度、溶氧变化较大,建议傍晚一餐投喂至五点半左右即可停料,避免过量投喂造成鱼苗“暴饮暴食”、消化不良。 不合理投喂,“暴饮暴食”后2-3天出现大量死鱼
引食驯化关键点二:加强增氧管理 “想要养出多少鱼,就开多少增氧机”,建议鱼苗塘增氧能力1.0-1.5kW/亩,水体较高的溶解氧,能保证鱼苗摄食后充分消化吸收。引食区域加开增氧机,促进水体循环,增加溶氧;每隔3天左右,在料台区干撒底改产品分解塘底残饵粪便等有机质,防虫、防臭;每天傍晚投喂完毕后,在料台区干撒增氧解毒产品,增加水体溶氧、防止鱼苗因消化不良引发肠炎;夜间加开增氧机。
鱼苗驯化:加州鲈的开口饵料是肥水培育的浮游生物,一般需要用来喂养15天左右,若浮游生物量少,饵料不够时,鱼苗会沿塘边游走,需从其他肥水池塘中捞取浮游生物来投喂,在鱼苗培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放苗前水蛛的培育。只要水蛛足够,育苗成活率就会高很多。一般用“EM复合菌+花生麸”在桶里发酵一个星期后再投入鱼塘。“一般一口塘(6-7亩)10斤EM复合菌+100斤花生麸,水蛛足够后再放苗。鱼苗长到6-7朝后开始使用鱼浆+水蛛,连续一个星期后单纯投喂鱼浆;直到7.5朝后可以开始喂饲料,最初按照10%饲料+90%鱼浆比例投喂,然后逐渐增加饲料的比例,大概半个月后就可以全部转为饲料。每次投喂前拨动水面,吸引小鱼前来摄食,并让其形成条件反射,每天驯化时间需达6~8小时。由于加州鲈是肉食性鱼类,一旦生长不齐,就出现严重的相互残杀,特别是高密度的池塘育苗阶段,在6厘米之前,互相残杀最严重,应根据鱼苗的生长情况(一般培育15~20天)用鱼筛进行分级,分开饲养,有利于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水质调节:适时加注新水,扩大水体空间。每隔5天左右施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2~4小时,避免鱼苗出现气泡病死亡。
分级培育:鱼苗经15~20天左右培育,体长已达2~3厘米左右,此时应及时进行分池饲养。先提前10天左右准备好分级池塘,培育充足的饵料生物,亩投放3厘米左右的小规格鱼种5万尾左右,进行第二级培育至体长达到4~5厘米。此过程约需10~15天,该阶段可定时定量投喂消毒后的水蚯蚓,并辅以灯光、水流等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