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创造的文化,永远不可能是被克隆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个错综复杂的矛盾体,它集积极面和消极面于一体,相互交织与渗透,无论是忠孝还是礼义等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既有利又有弊,既有封建性也有民族性,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关键在于对其审视的角度、量与度的把握以及为那个阶级所用。
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吸收、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使之为我所用,既能继承,又能超越,也是人类自我超越的体现。
现代化,是传统文化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 而且,在大多数现代化的案例、情境里,传统文化多半是收到了万劫不复的冲击。
而且,通常是:越是依恋传统文化的人群,就越不懂得适应现代化,因此就越不懂得去找能够令自己的传统文化受到的现代化冲击得以缓冲的中间地带。 因此,他们的传统文化,通常就被现代化冲击得更体无完肤。
传统文化,储存的是一个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对自己社会、地域、家族等认同的信息。 有时候甚至储存一个人的民族、信仰等认同的信息。
也就是说,“传统”在“现代”之外。 “传统”通常也是“现代”之源。而“现代”的特性,又是不断地自我否定。
"现代"是所谓"现代人"迷失在的一个"幻世"。但同时,"传统"的本质又不存在了。所以,在"现代之世"中的所谓"传统",只不过是"现代人"对"现代之世"之外的各种世外之力",包括"现代之源"、"现代之救赎"、"现代之反朴归宿"的 虚幻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