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亠,
“亭”,普通话读音为tíng。“亭”的基本含义为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如凉亭、牡丹亭;引申含义为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如书亭、邮亭。
在日常使用中,“亭”也常做名词,表示古代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岗亭,如亭戍、亭吏。
偏旁部首是:亠
亭 tíng
〈名〉
(1) (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
(2) 同本义。后指驿亭 [inn]
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说文》
汉家因 秦十里一亭。亭,留也。——《一切经音义经》
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释名·释宫释》
为泗上亭长。——《汉书·高祖纪》
安阳城南有一亭,夜不可宿,宿辄杀人。—— 晋· 干宝《搜神记》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3) 如:亭邮(驿站);亭民(驿亭附近的居民);亭寺(驿亭。寺,办公的官署);亭舍(驿亭的客舍);亭传(客栈);亭置(邮亭驿站);亭驿
(4) 亭子。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pavilion]
西蜀子云亭。——《三国志·诸葛亮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 姚鼐《登泰山记》
亭西有岱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