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sin cos tan的由来(sin cos tan的图示)

sin cos tan的由来(sin cos tan的图示)

更新时间:2025-07-11 08:03:34

sin cos tan的由来

最早是由印度数学家引入的,他们用圆内的弦长来表示圆心角的大小,并制作了正弦表。

正弦函数(sin)是三角形中对于锐角的对边长度除以斜边长度得到的比值,即 sinθ = a/c。余弦函数(cos)是三角形中对于锐角的邻边长度除以斜边长度得到的比值,即 cosθ = b/c。正切函数(tan)是三角形中对于锐角的对边长度除以邻边长度得到的比值,即 tanθ = a/b。余切函数(cot)则是邻边长度除以对边长度的比值,即 cotθ = b/a。正割函数(sec)是斜边长度除以邻边长度的比值,即 secθ = c/b。余割函数(csc)则是斜边长度除以对边长度的比值,即 cscθ = c/a。

是角度的正切tan、正弦sin、余弦cos的英文表示

简单的说,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直角边对的锐角的正弦等于直角边/斜边,余弦=邻边/斜边

正切=对边/邻边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