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京杭大运河的自然地理特征(京杭大运河是怎么解决地势问题的)

京杭大运河的自然地理特征(京杭大运河是怎么解决地势问题的)

更新时间:2025-06-19 13:15:41

京杭大运河的自然地理特征

京杭运河地处我国黄、淮、海冲积平原东部边缘地带及长江三角洲的里下河地区、太湖流域两大碟形洼地之内。沿运地势具有三起三伏的特点,起伏之差一般在20~40m之间。

北京至天津段,距离虽短,却高差悬殊,本段系京杭运河的第一降落段。通惠河河底平均高度约30m,(该高度指高出废黄零点高度),通县河底高约20m,天津市海河河底高度则为-3m,北京至天津段河床高差可达33余米。

天津往南地面逐渐隆起,到黄河现道止,为第一隆起段。临清河底高25m,从天津到临清,河床高度相差28m。大运河穿过黄河现道之处,是京杭运河最高地点,可视为京杭运河在黄淮之间的分水岭,穿黄处河底高38m。从天津市至穿黄处,京杭运河河床高度相差41m。运河过黄河到南旺以南,地面高度又逐渐降落,直到长江为止,为京杭运河第二降落段。

济宁河底高31m,淮阴河底高4m,在穿过长江处,河底高度为-15m。长江以南,运河河床又逐渐隆起,到丹阳北部为最高点,这是第二隆起段,是江南运河的分水岭。丹北分水岭海拔高程30~40m,相对高程仅20m左右,河底高程约8m左右,至无锡崇德河底高程下降为-7m,这是第三降落段。

从崇德到杭州,河床又略见隆起,但河底高程均在-1~ -5m之间,这是第三隆起段。

由于京杭运河各段地面高度不同,因此各段航道水流的方向也不相同。综上所述,可概括如表所示。

当大运河全线通航时,从北京到通洲、临清到淮阴、镇江到常州三段,利用河闸通航,维持比较困难,其余各段则属普通河流性质。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

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大运河沿途经过华北平原,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里下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太湖平原)。所以途经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