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主要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
圆明园是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清雍正二年(1724年)扩建工程正式开始。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然而,在1860年,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此外,圆明园的遗物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尽管如此,圆明园依然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以及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