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裳”的古义是指上衣和裤子,今义是指衣服。出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原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裳古义指下裙,今义指衣服。
1.裳的古义和今义其实差不多,古义是指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在古文中读作”chang“,而今义通常是指衣服,这里读作”裳“,可组词为”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