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
2、哥马拉记载称:哥伦布初谒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红薯献给女王;
3、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
4、西班牙水手把红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后来传至亚洲各地;
5、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在16世纪末叶,明代《闽书》、《农政全书》、清代《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
红苕和红薯其实是同一种东西,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叫法。红苕又名红薯、番薯、蕃薯、山芋、地瓜等,一般多为红色表皮或黄色表皮,营养丰富,包含多种人体必需物质,例如维生素A和纤维素等。
红薯原产于美洲中部的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地区,由当时的殖民大国西班牙的商船携带至菲律宾等东亚地区,并快速的在当地广泛种植。在十六世纪末期,也就是明朝万历年间,中国的经商气氛也是相当浓烈,广东福建两省尤为最,一位名为陈振龙的闽南籍商人就在吕宋岛经商。
在他做生意期间,他看到吕宋岛漫山遍野都种满了红薯,联想到自己老家时不时遭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作物减产民众饥荒。于是产生了将红薯引进中国的想法。
但是当时,在当地殖民的西班牙统治者却严禁有人私自将红薯引入中国,更是在每个通商口岸严加排查。导致了“红薯入京”变得异常困难。不过这也难不倒陈振龙这个机敏的生意人,于是他奇思妙想,将红薯藤缠进汲水绳中随着商船带回中国,跟着他一起回去的还有他脑子里完整的红薯种植技术。
回国之后,他当即向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推广种植红薯。金学曾是一个实事求是,正直为民的好官,在当时很受当朝宰相张居正的重用。恰逢四个月后福建遭遇大旱,作物减产,眼看着一场大饥荒又要开始了,金学曾果断的决定,推广红薯的种植。
在四个月中啊,陈振龙也没闲着,他一直在自家后院尝试种植,其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种出来的红薯“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蜜枣。”
自从红薯在福建开始种植,陈氏家族一直没有放弃对红薯的宣传,开始向旁边的浙江广东江苏等地推广种植。但是过程却不太顺利。就江苏为例,该地区是传统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红薯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新奇的外来植物。
但是,在向北方推广时反而出奇的顺利,原因可能是北方土地相对贫瘠,粮食产量不高,所以迫切的需要一种耐贫瘠产量高的粮食作物缓解粮食紧缺的问题。红薯的来临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缺。由于我国对外来物品习惯以番命名,所以在中国红薯也叫番薯。
一百多年后,陈家后人根据先辈推广红薯的经过,编纂成了一本名为《金薯传习录》。这也成了科学家对红薯传入中国具体时间经过的研究保留下清晰的历史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