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国前中国海带主要依赖于进口,日常见到的海带也称日本海带,原产于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的太平洋海域,本世纪20年代来到中国。
从5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院士等和兄弟单位科学家创造了“海带夏苗育法”和“陶罐施肥法”,解决了海带南移栽培的关键问题,培育了高产、高碘新品种,使中国的海带年产量由1952年的62吨鲜品提高到现在的约60万吨干品(1吨干品约合6吨鲜品),占世界海藻总产量的一半。此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通过对南方海域水、肥条件的分析,采取合理方法,在中国长江以南沿海栽培海带成功,使我国的海带年产量跃居世界首位。这就是海带的南移栽培。通过连续自交、杂交、X射线诱变等传统育种手段,科学家们培育了一系列高产、高碘、耐高温、早熟的海带新品系,推动了海带栽培业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海藻栽培大国”的地位。
海带有悠久的历史
因为海带是一种常见的海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可以在世界各地的古代文献中找到有关海带的记录。
在中国,海带已经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早在唐代就有了专门的海带种植技术。
海带作为中国传统的食材,也是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重要食材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此外,海带还有很多营养价值和医疗用途,在现代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可以说,海带在历史和现代生活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