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性格所致。二是用人不挡。三是缺乏谋略。四是已经无路可退。
韩信评价项羽时说:只能自己带兵,却不会用人。与之相反的是,刘邦很擅长用人,特别是将领。项羽不能将手下的谋士完全为自己所用,也不能狠下心来铲除身边的异己,也不像刘邦一样将好处只归功于自己。换句话说,项羽是一个军事上面的奇才,但是却不适合做一国之君。“无颜见江东父老”指的也是项羽,是说出去闯荡一番回来,并没有衣锦还乡,反而挫败。
最后选择了自刎的原因很简单,从项羽垓下的自我评价也能看出来(天欲灭我非战之罪,可见项羽的想法),所以从一开始被包围,到跑到江边才自杀,可以看出,刚开始项羽还选择了跑,但等到江边之后,发现部下已经都没了,正常情况下讲,历史上每次战争的溃败突围身边都还会有一些残兵败将,但项羽身边已经没了,所以项羽才会以为自己没地方去了,是天要灭他,所以到了江边干脆不走了。最后,虞姬之死的刺激以及跟随自己多年南征北战的将士都战死了,自己苟活于世已无他趣。
通过史料记载,可以综合看出项羽是一个非常自私,骄傲自大的人。他总认为刘邦这种行伍出身的人,不会对他造成任何的危险,太过于轻敌,没想到最后却被围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他也不想成为刘邦的困兽。
被称为一代枭雄的项羽,在与刘邦的对抗且面临四面楚歌的困境之时,他选择了在乌江自刎,项羽当年在乌江自刎之前,并不是没有别的路可以走,只要当时回到河东地区,他依旧可以重拾自己昔日的地位,但是项羽选择了乌江自刎,这与他的个人性格是有关系的。
项羽其实是目光短浅,他能够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仇恨而已,在灭掉秦国之后并没有立即选择称帝,就是因为他目光短浅所造成的一个重大失误。
所以项羽当年在互相之吻,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为自己选择的一条最体面的途径,同时他也因此得以留名于世,被世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