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券门:在长城内侧每隔不远就建有一个圆拱形小门,称作"券门",有石阶通到城墙顶上。
2、垛口:在墙顶外侧的迎敌方向,修筑有两米高的齿形垛口,是战斗人员了望敌情、射击敌人时掩护自己用的。
3、 垛墙:又称雉堞,设在马道外侧,基厚48厘米到40厘米。垛墙上半部开垛口,下半部砌擂石口,与垛口相错排列,也有每两个垛口才砌一个擂石口的。
4、宇墙(女墙):在城墙顶的内侧,修有一道与垛口并行的矮墙,高约一米,叫宇墙,又叫女儿墙,它起着栏杆的作用。
5、单边墙:单边墙砌在山势极险、山脊高耸而薄、并且边墙外侧也没有人马通过的地段。
6、障墙:障墙指的是"天梯"式马道上沿大阶台边缘建造的与垛墙垂直相撞的包墙。其形制、高度与作法都与宇墙相似。它居高临下,朝向低谷方向,是为了防卫已进入边墙内侧敌人进攻而设置的。
根据史籍记载和考古发掘,长城边墙按照建筑用料大体可分为:夯土墙、石墙、砖墙、砖石墙、山险墙、劈山墙、木栅墙等。从建筑结构分,有平顶型、封顶型、单边墙、劈山墙等类型。此外,也有利用陡峭的悬崖做为天然的屏障,称山险,也是长城边墙的一种组成部分。形形色色的城墙,连成一条巨龙,构成保卫中华民族的伟大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