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狐诗中有什么典故(狐在中国文化中的起源是什么)

狐诗中有什么典故(狐在中国文化中的起源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5-07-01 13:26:44

狐诗中有什么典故

在古诗词中,狐常常被用作象征或隐喻。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狐诗典故:

上古神话中,大禹在涂山遇到九尾白狐,被认为是涂山女的化身,他决定娶涂山女为妻,以求幸福昌盛。这个故事记录在东汉赵晔的《吴楚春秋》中。

《诗经》中也出现过狐狸,例如《国风·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担忧。

《山海经》中描绘了一种九尾狐,它可以吃人,具有妖力。然而,在汉代的石刻画像及砖画中,九尾狐则被描绘成西王母座旁的祥瑞之物,象征着子孙繁息。

东汉的《说文解字》中,将狐描述为“祆(妖)兽也,鬼所乘之”,强调了狐的神秘和灵气。

《封神演义》中,九尾狐妲己的形象被广泛传播,成为了狐妖的代表。

《战国策·楚策一》中,讲述了“狐假虎威”的故事,用来讽刺借他人之威吓唬人的行为。

狐诗

汝宁府的官府中狐狸很多,每年修房子的时候,狐狸就四出为害,竣工了就停止。卢公卢明楷到任,用供品祭祀它们,于是不在为害,从此成了惯例。学使到这里上任,都把祭祀的东西布置在后面的小阁楼里,大家传闻狐狸在这里居住。后来有个学使上任,两个仆人不知道祭祀狐狸的事情,在小阁楼上安床睡觉。早晨起来,人们听见嚎叫声,赶过去一看,两个仆人没穿衣服被绑在小阁楼下,胳膊上各自写着两句诗。其中一个胳膊是,“文人祭我汝安床,汝试思量妨不妨。”另一个胳膊是,“前日享侬空酒果,今朝借尔代猪羊。”

【原文】

狐诗

  汝宁府察多狐,每岁修葺,则狐四出为闾阎害,工竣则息。学使至,多所为扰。卢公明楷到任,祭之乃安,从此成例。学使至,皆祭署后小阁,相传狐所居。后学使至,有二仆不知,榻其上。晨起,人闻呼号声,往视,则二仆裸缚阁下,臂上各写诗二句。其一臂云:“文人祭我汝安床,汝试思量妨不妨。”一臂云:“前日享侬空酒果,今朝借尔代猪羊。”《子不语》

搜索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