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四大名著在国外的影响力极小,准确来说是在国外几乎见不到我国的四大名著的译本。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在国外其实很少有人会看中国的所谓的四大名著,毕竟现代哪怕是图书馆也是经济市场,如果很少有人借阅购买的话,那么图书馆就很少准备这类的书籍。之所以会这样,其实并不难理解。
中国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在时间的筛选下凝缩成了四本书,这四本书的意义太过于深奥了。“深奥”在这里并不是恭维的话,想想现代中国自己人有多少是一字一句的看完四大名著的就知道了。绝大多数中国的年轻人只不过是通过电视电影来了解那些被编辑改变过的,迎合市场需求的“四大名著”而已。很多影视化的四大名著中的内容,都已经与原著背道而驰了,更别谈能够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了。
中国自己人都很少去看实实在在的四大名著,为何?因为太枯燥了,相对于如今流行的快餐文化,四大名著虽然“名声显赫”,但就像大米饭一样食之无味。想要了解四大名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仅仅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的研究,更需要对中国的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否则就只是看了个热闹。
中国人自己看四大名著都有这么多障碍了,更何况外国人?在国外四大名著是很难让人理解的。因为人们不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文化内核,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很难了解小说中的人物“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说?”等等,这之间的思维差异不仅仅是东方和西方的思维差异,更是夹杂着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的差异。于此而看,想要看懂我国的四大名著,是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的,所以影响力小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了。
大部分人是先接触的西游记然后再是三国水许最后是红楼
国外影响对大,要看是在世界什么范围?影响是在文学方面还是在衍生品上。
如果是东南亚,评价最高的是红楼梦,传播范围最广的是三国演义,水浒、西游也很广。
但在欧美,中国小说的读者都少之又少,只有研究者和学者才看些。评价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红楼梦(很多院校的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读书)。其次是水浒传,评价次之。赛珍珠的译本还上过畅销书排行榜,对于普通读者,水浒传可能是他们少数有兴趣读点的中国小说。西游记的影响次于水浒传,猴的节译本很多人都熟悉。三国影响力最小,很多人认为挺多算是历史记事,很难算是小说,人名多,也记不住,难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