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房地基需要加足料。加料的方式大多有三种,一种是打桩,一种是下放大脚,一种是做满堂红。
需要打桩的地基大多是我们需要盖得高,比如超过四层了,这个高度有了,下面打桩是必须的,而且要在整体地基施工以前就进行。打桩分预制桩和现场浇筑桩两种,但用得最多的是预制桩。
放大脚是我们的楼层并不是很高,比如就是普通的三层,两层这些,但是地基却不是很稳固,比如我们是回填的新地基这一类的。那在这种情况下,就得考虑下放大脚,而且是深度放大脚,就是柱子下面挖两米深,在下面绑钢筋后做成一个大柱子脚。
满堂红其实在农村使用得并不多,因为这个太浪费料和工了,下面全部铺钢筋后用混凝土浇筑起来。
Ⅰ:地基三要点分别是什么
自建房地基三要点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构造、受力和材料。
这三个要点,构造对地质有要求,受力对上面有要求,而材料根据以上两种的需要进行的选择。咱们分别来说一下。
首先说构造。
所谓构造,是我们决定做成什么地基,比如有条形基础、桩形基础以及独立基础等等,而决定我们用何种基础的要点是我们盖房所处地区的地质,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地质,做成什么样的基础。
比如说我们处在山区地质多变区,这些地方为了预防有可能突然发生的地质灾害,就需要在基础上多下功夫。想盖高层小楼,就有必要下桩,也就是桩形基础。
还有一种是因为我们宅基地的情况,比如说自己家准备盖房子的宅基地是坑塘回填,下面以前是个没底深坑,这些都有必要做桩形基础,至少得有下挖几米的放大脚柱子,以求安全性达标。
假如我们是在平原地质稳定区建房,那就普通的条形基础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所谓的条形基础,就是我们常见的下面铺砖,上面打地梁那种基础。一般的平原地区小二层,这样的基础足足够用了,但要排除一些新的宅基地,比如以前是地,现在变成了宅基地盖房子,这些地方也可以做条形基础,但在用料和受力上需要选择,这个我们后面会说。
说完构造,再说受力。
基础受力方面,大多分为两点,分别是刚性和柔性。
也就是说,由于受力,决定了我们是用刚性基础还是柔性基础。
所谓的刚性基础,抗压能力是非常强的,比如我们常见的砖基础,下面铺满了三七土,砸夯后上面铺砖,而且是放大脚,比如第一层铺五零砖,向上变成三七,三七的基础上支膜打地梁,然后向上变成二四墙。这种抗压力是非常强的,也是农村自建房中被广泛应用的基础类型,但这种基础抗拉能力有所欠缺。但农村自建房其实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刚性基础完全可以达到要求,柔性基础多用在城市商品房或者写字楼上。
而所谓的柔性基础,最常见的是城市大楼里那种满堂红基础,下面钢筋混凝土打底,巨大的钢筋铺在里面,这样的不管是抗压还是抗拉能力都是超标的。更有甚者,会在下面用上运用力,但这种东西是方便以后有可能的移楼,故我们这里不再多说。
最后就是用料。
以上两种,决定了我们用什么料来做基础。比如说我处在平原地区,平时没有什么地质灾害发生,那么就可以用刚性条型基础。在底层用料上,可以是砖,可以是毛石等等东西,但这些都是铺在三七土上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挖出地基沟时,需要在上面撒三七土,用东西耙匀后再砸实,这层三七土其实非常重要,这是生石灰和土地结合体,遇潮就硬,形成一层极为坚固的地面层,不但更加结实,而且还有防水防潮的效果。
三七土基础上可以是铺砖,也可以是石头,等于是下脚。这些基本上都是放大脚,因为大才有稳定性,再慢慢向上收,也就是变,比如五零变三七,三七变二四。也有的直接是七五变五零,更有甚者最下面是一米。
假如我们最上面起的墙体是二四,那就在三七的时候打地梁,假如上面墙体准备做三七,那就在五零的时候打地梁,或者是直接在三七的基础上打,两者施工方式不一样,但效果都是一样的。
搞明白这三种地基要点后,怎么做出一个坚固的地基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但在选择上,我们仍然要酌情,这也是我们下面要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