坍(tān)是一个汉语汉字,动词,总笔画为7画,本义是水冲岸塌。
部首:土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五笔86:FMYG 五笔98:FMYG 仓颉:GBY
笔顺编号:1213541 四角号码:4714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74D[1]
坍,普通话读音为tān。“坍”的基本含义为崖岸或建筑物或堆起的东西倒塌,从基部崩坏,如坍塌、坍方;引申含义指衰颓,凋敝,如过惯了好日子,一朝坍下来,真受苦。——丁玲《母亲》。
坍,最早见于隶书。土表意,表示土缺少黏性容易坍塌;丹(dān)表声,丹是朱砂采自井下表示土石坍塌必坠落底下。本义是倒塌、崩坏。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