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李隆基泰山铭赏析(李隆基最出名的一首诗)

李隆基泰山铭赏析(李隆基最出名的一首诗)

更新时间:2025-07-08 09:52:55

李隆基泰山铭赏析

《纪泰山铭》形制雄伟、文词雅驯,书法遒劲婉润、端庄浑厚。为汉以来帝王摩崖之最、开隶书新面目。是唐隶的代表作之一。

历代书家多有称颂。明王世贞云、 “ 《纪泰山铭》。唐开元帝制及手书……隶法虽小变东京、最为郁劲。饶古意。 ”明孙矿《书画跋跋》称。 “此铭当是帝手书、不然则是择木特效帝作此肥笔耳。 ”清王澍《竹云题跋》称。 “唐人隶书多尚方整、与汉法异。惟徐季海《嵩阳观碑》, 明皇《纪泰山铭》为得汉人遗意。 《孝经注》肉重骨柔、弗及也。 ”

综观此碑体势、所赞不虚、其书体偏肥, 当是中唐崇尚肥美的见证。

赏析:

唐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为宣扬国力,挑选各种颜色的马各一千匹,组织了浩浩荡荡的队伍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在大观峰下凿出巨大的摩崖石碑。俗称“唐摩崖”。

唐摩崖在玉皇顶盘路东侧,大观峰削崖为碑布满了历代题勒,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登封泰山时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摩崖高12.3米,宽5.3米。碑文24行,每行51字,现存1008字(包括题“纪泰山铭”和“御撰御书”等字)。除“御撰御书”4字和末行年、月、日为正书外,其他均为隶书,字大25厘米,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2行4字,字大45×56厘米。唐摩崖“纪泰山铭”刻石,形制端正,气势雄伟。

碑文《纪泰山铭》,由玄宗亲自撰写,用隋唐风行的八分字体凿就于石崖之上,其书浑厚苍劲,“若鸾凤翔于云烟之表”,碑铭典雅,遒逸婉润。整个石碑布局匀称,结构谨严,气势雄伟。全文整整一千字,碑文为唐玄宗李隆基东封泰山时所撰书,记述了封禅告祭之始末,申明封禅的目的是为苍生祈福,铭赞高祖、太宗、高宗等先皇之功绩,表明自己宝行三德(慈、俭、谦)之诺言。其中最后两句:“道在观正,名非从欲”,是他的结论,也是他的自信。我们已经充分注意到了封禅到唐代的变化,是从“神本位”走向了“功本位”,充分反映了唐玄宗“开元盛世”的雄心壮志和务实施政的特点。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