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旗渠”的得名主要是取“红旗精神”的象征意义。2、河南安阳的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1960年3月6日到7日,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
红旗渠这个名字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时代特征
红旗渠建设的时候,正经历共和国历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这项工程最初的叫法是“引漳入林”。刚经历1959年的大旱,“引漳入林”听起来像一个响亮但不现实的口号,但林县人却对工程报以相当大的热情,所有的公社大队都动了起来,踊跃报名修渠。横水公社的劳力指标为250人,实际报名的就有600多。1960年的正月十五,来自林县各公社3.7万人的建设大军自带镢头、铁锹、抬筐,在每人领到6个红薯玉米面窝头后,就浩浩荡荡上了太行山,开始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征途。开工不久,问题就接踵而来:三万多人挤在太行山峡谷中,不仅施工困难,而且缺乏统一指挥,更为严峻的是,施工事故不断,人心浮动……3月,工程总指挥部把各工段负责人召集到一起,把全线铺开的施工方式调整为“领导、民工、物质、技术”的“四集中”,并且化整为零,把总干渠分成四期进行,同时降低渠墙的高度,先把水引过来后再回头加高加固。这次会议还决定,把“引漳人林工程”换成一个更响亮的名字——“红旗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