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特性包括:选择性、注意性、组织性、解释性、稳定性和主观性。
选择性是指我们只接受部分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
注意性是指我们主动关注我们感兴趣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
组织性是指我们将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以更好地理解它们。
解释性是指我们将信息解释为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为此寻求证据。
稳定性是指我们的知觉是相对稳定的,不受短暂的情绪或环境影响。
主观性是指我们的知觉是个人化的,受到每个人不同的经验和观点的影响。
一、知觉的选择性
从背景中把少数事物区分出来,从而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在日常生活中,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例如,在课堂上,学生把黑板上的文字当作知觉的对象,而周围环境中的其他东西便成了知觉的背景。因此,选择性强调背景与对象的关系。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就越容易;反之,则越困难。如批改作业,用红笔最明显;出板报时重点部分用彩色粉笔字迹最清楚。
(2)对象的活动性。夜空中的流星、人造卫星;闪烁的霓虹灯广告;电影、幻灯片等教学活动,都易被人知觉。
(3)刺激物的新颖性。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容易引起学生优先知觉。
从主观因素看,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兴趣、爱好、动机,定势与情绪状态等都影响知觉对象的选择。
二、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的,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知觉的组织性。因此,整体性性强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听了一首歌的前奏,就知道它的歌名。
知觉的整体性与知觉对象本身的特性及其各个部分间的构成关系有关。格式塔学派对知觉的整体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知觉的整体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组织定律:
1.接近律
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律
物理属性(强度、颜色、大小、形状等)相似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律
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易被知觉为同一整体。
4封闭律
在知觉一个熟悉或者连贯性的模式时,如果其中某个部分没有了,我们的知觉会自动把它补上去,并以最简单和最好的形式知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