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门钉。门钉有几个作用,一个是装饰,一个是代表等级,再一个起加固作用。
最早的门钉只起加固门板的作用。由于一扇大门往往要由若干块板子拼起来,时间一久容易散开。为了避免散落,就在门板里头穿上带,又怕带不结实,于是再用门钉加固。后来门钉做得越来越整齐,横竖成行,钉子的数目也就成了等级的标志了。
门钉的数量和排列,在清朝以前未有规定。清朝则对门钉的使用有一定之规。
皇家建筑,每扇门的门钉是横九路、竖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个钉。九是阳数之极,是阳数里最大的,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因为帝王庙是供奉历代帝王的,所以也用九路门钉。
对亲王、郡王、公侯等府第使用门钉数量有明确规定:“亲王府制,正门五间,门钉纵九横七”;“世子府制,正门五间,门钉减亲王七之二(减掉七分之二)”;“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与世子府同”;“公门钉纵横皆七,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五,均以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