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2、用电流流向法来判断电路的状态是非常有效的,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3、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4、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5、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6、安全电压应低于36V
7、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8、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9、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
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5、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6、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17、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8、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19、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20、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1、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2、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24、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25、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26、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
27、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8、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是闭合的 ②切割磁感线
29、电能表表盘上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
30、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31、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2、“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33、指南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作用
34、电磁铁的主要应用是电磁继电器
35、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3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认识磁体
①磁性:物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②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有指向性——指南北。
③磁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下来时,指南的那一端叫磁体的南极,用符号S表示,指北的那一端叫磁体的北极,用符号N表示。
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④磁化和消磁: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相反,强烈的敲击或加热,都可能使磁体失去磁性,即消磁。
磁现象 磁现象
2.磁场
①概念: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但它是真实存在的。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②性质: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能够产生力的作用。当把条形磁体放入小磁针附近时,会看到小磁针发生偏转,这是因为小磁针受到条形磁体磁场的作用。
③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场的理想化 磁场的理想化
3.磁感线
④磁感线——磁场可借助磁感线来描述,磁感线具有以下特点:
磁体外部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内部从S极出发回到N极;
磁感线是有方向的,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
磁感线的分布疏密可以反映磁场磁性的强弱,越密越强,越疏越弱;
磁感线是空间立体分布,是一些闭合曲线,在空间不能断裂,任意两条磁感线不能相交;
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假想出来的,实际上不存在。
条形和蹄形磁铁 条形和蹄形磁铁
4.地磁场
⑤地磁场与磁偏角:地球作为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周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磁感线从地磁北极出发回到地磁南极,能够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会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成为磁偏角,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录这一现象的。
地磁场 地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