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熙时期的窑变釉鹿头尊是一种瓷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2 窑变釉是一种在烧制过程中因烧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颜色和质地的瓷器烧制技术,它使得釉色呈现出细腻、丰富、多变的特点,让瓷器更具观赏价值。
3 鹿头尊是一种仿照鹿形制作的瓷器,形态独特,表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与窑变釉相结合,使得康熙时期的窑变釉鹿头尊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清代康熙时,著名督窑官郎廷极,在瓷都景德镇龙珠阁御窑厂用铜红釉仿照明朝永乐,宣德二代精美红釉瓷器,烧制出又一新品种,获得巨大成功,使铜红釉烧得更加出色。从此,自明朝中期铜红釉烧造失传的技术,在200年后的康熙朝重新获得了生产,并且各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后人为纪念其功绩,并把其窑产品以姓氏名义加以称誉,史称“郎窑”。郎窑红,釉色莹澈浓艳,仿佛初凝的牛血那样猩红,时人又叫“牛血红”。它光亮夺目,极尽绚丽灿烂,釉面除了大片裂纹外,还有许多不规则的牛毛纹。其最大的特点是器物的口部呈淡白色,器物底边由于釉质的流垂凝聚呈现红色。然而最妙最美的地方,在于釉挂在器物下方,像垂帘般不流至足底,底足泛黄,俗称“米汤底”,无款。人们往往鉴定其是否真品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