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关于德育的名人事迹50字(德育先进个人事迹简介1000字)

关于德育的名人事迹50字(德育先进个人事迹简介1000字)

更新时间:2025-07-13 16:55:11

关于德育的名人事迹50字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比知识更为重要。

他曾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说话谨慎信实,热爱大众,亲近有仁德者。做到这些之后,才应该去学习文化知识。

孔融,字文举,孔子的后代,汉末山东曲阜人,汉献帝时曾任北海相,人称"孔北海"。他为人刚直敢言,后应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

相传,孔融四岁的时候,父亲带回一些梨让他们弟兄分吃。因孔融最小,全家人都让他先挑。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家都很奇怪,父亲问他为什么要拣最小的拿,他回答说: "我年龄最小,应当吃最小的梨。"

从此,幼年孔融这种懂礼谦让的美德,受到人们的称颂。后代教育家们又把"孔融让梨"的故事写进启蒙课本《三字经》中,以此教育儿童学会礼貌让人,使这个故事得到广泛流传。

孔融长大后,成了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是"建安七子"之一,并步入仕途,做过北海相。虽权重位高,但仍保持着谦虚礼让乐于助人的美德。他在北海做官时,有一次被敌兵围困城中。正当危急之时,忽见城外一人挺枪跃马,杀入敌阵,左突右冲,解了重围,前来拜见孔融,说道: "我叫太史慈,刚从辽东回家探亲,闻知敌寇围城,家母平日蒙君恩顾,特地命我前来相救。"原来,太史慈有一老母住在城外,孔融听说老人孤独无靠,常派人送去粟、帛之类,逢年过节,还亲往探望。老人家深为感动,才命儿子太史慈来救。

孔融为官数十年,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甚得人心,不能说跟他谦虚礼让平易待人的美德没有关系。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