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应该是秘而不宣
秘而不宣
拼音:
mì ér bù xuān
解释:
秘:不公开的;引申为隐匿;不能让别人知道;宣:公开。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吕蒙传》:“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语法:
秘而不宣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对事情保密。
示例:
泛音既有如此妙论,如何谱上都无此说?他却秘而不宣,是个甚么意思。
近义词:
守口如瓶、秘而不露、缄口不言、据为己有、秘而不泄、难言之隐
反义词:
直言不讳、公诸同好、奔走相告、暴露无遗、胸无城府、东窗事发、不胫而走、大张旗鼓、公之于众、和盘托出
讳莫如深 huì mò rú shēn 【解释】讳:隐讳;深:事件重大。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出处】《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结构】偏正式。 【用法】现指把事情隐瞒得很深;唯恐别人知道。一般作谓语、状语。 【正音】讳;不能读作“wěi”。 【辨形】讳;不能写作“诲”。 【近义词】秘而不宣、守口如瓶、高深莫测 【反义词】直言不讳、和盘托出、显而易见 【辨析】~和“守口如瓶”;都含有“嘴巴很紧;隐秘不说”的意思。但~多是主观上的原因;不说的有些是秘密;有些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守口如瓶”多是客观上的要求;不说的往往是国家、集团或他人的秘密。 【例句】对漏毒气事件;厂方~;不愿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