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洛阳牡丹的来历60字(菏泽洛阳牡丹起源考证)

洛阳牡丹的来历60字(菏泽洛阳牡丹起源考证)

更新时间:2025-07-22 23:18:13

洛阳牡丹的来历60字

来历:武则天冬日醉酒下诏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被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因此得名"焦骨牡丹",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阳红"。

   洛阳曾是唐朝的东京,交通方便,贸易兴隆,城内园圃林立,有几乎家家种植牡丹传统,赏花之风盛极一时,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正是东都洛阳牡丹品赏习俗的生动写照。

   宋代以后,赏牡丹习俗在民间更为盛行,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描述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并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至花落乃罢。”宋代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不少品种称得起名贵非凡,其中的“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之王”和“牡丹之后”,尤受人们青睐。

   洛阳市被命名为“中国牡丹花都”,自1983年起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节,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