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古琴
皇帝对古琴音乐的重视,使古琴成为国乐之首
古琴是中华民族历史最古老、最具艺术特征的土生土长的弹弦乐器。早在二千多年前,它就与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吕氏春秋·本味篇》就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国风》中还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是两千五百年前编辑成书的,古琴从产生到流行于人民之中并被写到诗里收入《诗经》,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所以,说古琴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是比较符合历史发展实际的。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其列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就是对其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
古琴在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它不同的发展,而宋代又是古琴艺术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无论在琴技手法的复杂多妙,还是琴曲创作内容深度方面,都较之前有很大的突破。
唐代的音乐由于受到外来音乐的影响,古琴的文人音乐社会地位受到了巨大冲击,但是到了宋代,古琴的地位被迅速恢复正统音乐的地位。宋代的若干皇帝也是古琴的热爱者和收藏者。如宋太宗赵匡义身边有着被当时称为“鼓琴天下第一”的朱文济,还将古琴的七根琴弦增加为九根。宋徽宗赵佶设立了“万琴堂”,搜集南北名琴,其中就有唐代造琴名匠雷威造的“春雷琴”,统治者的提倡对于促进古琴艺术的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国乐之首是古琴。古琴是历史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制作精良,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在古代,古琴是文人雅士的必修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