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非乐”和“非命”是他的两个重要理论,其中“非乐”指的是反对奢侈享乐和浪费,主张节俭和勤劳;“非命”则是指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和平和爱。墨子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节俭和劳动,而不是追求奢侈享乐和浪费;同时,他也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和平和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两个理论体现了墨子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他对社会正义和秩序的追求。
词义:遭遇祸害而死亡 “非命论”是墨子思想中最积极合理的部分,是人类对自身力量的初步认识,表达了古代劳动者力图摆脱传统天命思想束缚的愿望。
战国初期墨翟所创墨家学派的学说之一。现存《墨子》第三十二篇《非乐上》,集中记述了这个学说。主要是反对当时统治者“王公大人”“厚敛措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 “亏夺民衣食之财”,而自己大搞音乐,享受作乐(lè)。因而说“为乐( yuè)非也”。但由此出发,反对到“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瓴击之乐”(《墨子·三辩》)的民间音乐则走到了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