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是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
所谓儿童自我状态,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子。”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就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比如愤怒、伤心、快乐、恐惧。
我们也会有几种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比如冲动、天真、贪玩、做事不考虑后果等等。而当我们处于儿童自我状态的时候,我们的情感、思考和行为表现就会像个孩子一样。
所谓父母自我状态,指我们从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那里拷贝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父母自我状态又分为: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和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
当一个人处于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时,他会“好为人师”,经常教育、批评身边的人,试图想要控制身边的人。
而当一个人处于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时,他又会表现得温暖、体贴、有亲和力,就像妈妈一样温柔体贴地对待身边的人。
所谓成人自我状态,指的是我们在与领导、同事、陌生人交往时所表露出来的状态。
当我们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我们会更加理性、冷静、自律、更加善于权衡利弊。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更健全而成熟的自我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人际交往、工作学习的能力会比较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