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文治武功骁勇善战,但是他的小名却叫寄奴。这不禁让人惊讶,堂堂一国君主的小名这么会叫这个呢?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可是说刘裕寄奴的小名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不是编纂。而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大家意见不一,但大概是以下几点:
旧时候的贱名小名
寄奴是刘裕小名,刘裕出身贫寒,曾寄靠别人的力量,所以叫寄奴。没有贬义,是出身贫寒的象征,就如同现在农村的孩子小名叫什么二丫之类的一样。
寄养在别人家
刘裕于晋哀帝兴宁元年三月十七日(363年4月16日)夜间出生,其时家境贫苦,母亲更在分娩后患病去世。父亲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只因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
刘裕的姨母当时生下表兄刘怀敬不久,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更何况这是姐姐的亲骨肉,于是就把小刘裕抱回家喂养。刘裕的姨母怕小外甥的奶水不够吃,一狠心,就把自己的儿子给断奶了——“乃断怀敬乳,而自养高祖。”因为寄养在小姨子家,于是刘翘给儿子改名为“寄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