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的思想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关注了整个社会的民生,关爱人民的生命,对当时战乱四起的春秋时代有重大的意义,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政是孟子的观点
希望君主实行仁政
先秦时期未被广泛采纳
但为以后儒学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先秦的作用为理论上支持了封建独裁
成为各君主巩固地位的工具
汉儒的仁说思想,以仁者爱人为出发点,而更重视仁的政治实践意义;强调仁是对他人的爱,突出了他者的重要性;以恻隐不忍论仁,确认仁的内在情感是恻隐,而不仅仅把仁作为德行;汉儒已经在仁的观念下肯定、容纳了兼爱、泛爱、博爱作为仁的表达,以仁包容了所有中国文化内的爱的表达,使得仁爱包容了以往各家所提出的普世之爱;最后,与汉儒的宇宙论相联系,仁被视作天或天心、天意,仁被作为气的一种形态,使得仁深深介入到儒家的宇宙论建构,已经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汉代儒学仁说的这些内容,在后来的仁学发展中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奠定了成熟的仁体论的重要基础。
先秦儒学认为:仁——内在价值的概括仁的定义: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仁矣。仁的发端与极致: 我欲仁,斯人至矣。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仁的途径:中庸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