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是16世纪末传入我国,首先传入的是广东和福建。红薯原产于南美的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一带,随着各国早期探险和经商先人的洲际往来,红薯走出其故乡,到欧洲非洲亚洲等有人类的居住地拓展。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现今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地瓜,又名甘薯、白薯、山芋,原产于拉丁美洲,哥伦布(公元1451~1506年)发现新大陆以后,传至吕宋(今菲律宾)。明代万历时,有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吕宋经商,发现甘薯的产量很高,无论蒸、煮、烤,都很可口,加之福建地瘠民贫,一遇荒年饿殍载道,便想把它移植到中国来。
但当地西班牙殖民统治者严禁其种外传,违者杀头。
陈振龙与其子陈经纶先向当地农民学习栽种之法,然后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巧将薯芽绞于缆绳之内(又说将薯芽藏于篮内)航海7昼夜,秘密带回国内,并向当时的福建巡抚金学曾上了禀帖,请求推广种植。
甘薯之所以能在全国广泛种植,也是陈氏后代的功劳。明末清初,陈振龙后裔陈世元继承先人之志,四处推广种植甘薯。曾经去到北方,苗来山东古镇试种,成效卓著。
后又至潍县、胶州一带,并派其长子和次子到河南朱仙镇等地试种,后又到北京郊区推广,效果都很好。
特别灾荒之年,更受欢迎。
清政府见得其利,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下令各省种植,于是甘薯便遍及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