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实验2.分离定律:(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后人把他归纳为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他所研究的7对相对性状中,任取两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这种情况在其他的生物体上也常常看到。后人把这一遗传规律称为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历史上第一个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的人是美国进化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他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将果蝇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定位在了x染色体上。
实验大致是这样的,摩尔根无意间得到了一只眼睛是白色的突变雄果蝇,而普通果蝇的眼睛颜色是红色的。
虽然在普通人眼中,这只果蝇可能只是一个烦人的虫子罢了,但在摩尔根眼中,这只虫子意义非凡。摩尔根细心养着这只果蝇,让它和一只正常红眼雌果蝇交配,生下来的果蝇均是红眼,这就说明了红眼对于白眼来说是显性基因。随后,摩尔根让这些子一代进行交配,产下来的子二代中红、白眼果蝇的比例正好是3:1,这与孟德尔的研究结果相同。摩尔根对此十分重视,他进一步研究,发现子二代果蝇中白眼果蝇全为雄性,这可是一个大发现,这说明白眼这个形状是与雄性这个性别相关联的。当时,人们已经观察到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一分而二,假设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切就能够解释通了,伴随着后续实验的验证,摩尔根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理论。
当然,随着之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基因其实是位于DNA上的,再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而且,DNA也不仅仅只存在于染色体上,线粒体和叶绿体上也含有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