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农位列九卿之一,是二品官员。中书令只是三品官员。所以大司农官职大。
中书令,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三品官员。最初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负责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责任重要。
西汉年间中书,乃归属于内廷宦官机构,负责在皇帝书房整理宫内文库档案,与皇帝有频繁接触的机会,其主官称中书令。司马迁中年以后,因学识过人,故以太史公的身份担任中书令,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
大司农是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为九卿之一。
《周礼》天官之属有大府(即太府),辅佐太宰掌理贡赋之事。秦设治粟内史,汉初沿置。汉景帝改治粟内使为大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又改为大司农。新莽时称羲和,后又改为纳言,东汉时复称大司农。汉末以后,财政收支划归太仓尚书、度支尚书、户部尚书,大司农逐渐变成不管财政、会计,主要掌国家仓廪之官,称司农卿。宋神宗时司农卿主管变法事务。元代设大司农,但其职权仅负责农桑水利事。清代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
中书令大,大司农只是掌管财政的最大官员,中书令相当于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