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苗族民风民俗的意义(苗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

苗族民风民俗的意义(苗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

更新时间:2025-07-31 08:07:38

苗族民风民俗的意义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苗族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

  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

苗族的风俗习惯有:苗族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具体如下: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同地区苗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有的苗族地区由于交通闭塞,苗族信仰原始宗教;还有少数苗族地区,如威宁、石门坎和湘西沅陵等地在近代由于受外国传教士的影响,有改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但总的来看,多数苗族群众信仰的仍是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原始宗教,它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

苗族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较为重要,最为隆重的当属牯藏节。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