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冬至的民俗有哪些(冬至有什么风俗简介)

冬至的民俗有哪些(冬至有什么风俗简介)

更新时间:2025-08-03 06:04:24

冬至的民俗有哪些

1.祭祖:在冬至日祭祖,缅怀祖先,表达后人对祖先的敬重与缅怀。

2.吃饺子:在北方,每年农历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3.吃汤圆: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汤圆,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也称汤团,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所以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4.赠鞋: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中华古今注》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此后妇女在冬至日向公婆敬献鞋袜,便成了古代妇女冬至向长辈献鞋袜的节礼。

5.藏冬冰:冰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保鲜,也可入药。北方一般都在冬至前后,修窖藏冰。人们用彩丝穿针,缝缀花瓣、红绿彩绸,挂在孩子的头或手臂上,称为“花孩”,是冬至节的重要风俗。

6.祭天:据文献记载,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有冬至祭天习俗,盛于唐宋。祭祀表达了古人为天下苍生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也体现其对天和自然的尊崇敬畏之情。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7.数九九:民间把冬至义称为作“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这一天起,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共九九八十一天,81天之后便进入春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冬至习俗:

吃饺子: 在北方地区,冬至吃饺子是一项传统的风俗。饺子形状像古代的铜钱,寓意着财运亨通。有些地方还会在饺子中包入一颗硬币,得到这颗硬币的人会有好运。

吃汤圆: 在南方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冬至时吃汤圆是一项传统。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完整,也有着团聚的象征,因此人们在冬至这一天都会一家团聚,共同品尝汤圆。

祭祀祖先: 一些家庭会在冬至这一天进行祭祀活动,祭拜祖先,表示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

晒冬至: 在一些地区,人们会晒冬至,即晒太阳,寓意着迎接阳光的回归,希望一年的寒冷天气快点过去。

冬至节目: 在一些地方,会举行一些传统的冬至节目,如舞狮、舞龙、灯笼表演等,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挂灯笼: 有些地区会在冬至这一天挂灯笼,为节日增添色彩,也象征着希望明亮的光明驱散黑暗。

这些习俗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一些变化,但总体来说,冬至是一个家庭团聚、感恩祭祀的时刻,人们通过食物、仪式和活动表达对生活和家庭的美好祝愿。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