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畏手畏脚指这个人做事情犹犹豫豫,不敢明确表态,这个人办不成事情的人。畏手畏脚指前思后想,不敢行为,这个人办事没气魄。
一、释义:
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
形容胆子小,疑虑重重。
二、拼音:
wèi shǒu wèi jiǎo
三、出 处:
《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关于畏手畏脚的典故:
春秋时代,晋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而郑国较弱小。
晋和楚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都想把郑国变为自己的附庸。
有一次,晋灵公为了称霸诸侯,制造声势,他在郑国附近召集邻近小国开会。
郑国因地处晋楚之间,既不愿得罪晋国,也不愿得罪楚国,所以只得找个借口不去参加。
晋灵公没见郑穆公来,便以为郑国对晋国有二心。
郑穆公得知后惶恐不安,急忙写信给晋灵公,陈述了郑国与晋国历史上的友好关系,说明郑国的处境,表明郑国的态度。
信中还说:"我们郑国位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北边怕晋国,南边畏惧楚国,故而未应邀出席会议,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
古话说:'头也怕,尾也怕,全身上下还剩多少地方呢?(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古话还说:'鹿到了快要死的时候,不选择庇荫的地方,只求有地方安身。
'我们郑国,现在正是这样,如果把我们逼得无路可走了,那我们就只好去投靠楚国了,如果我们投靠了楚国,那是你们逼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的!"
晋灵公见信后,他怕郑国真的投靠楚国,就决定不向郑国兴师问罪,而派人和谈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