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5种积食信号+5招改善措施
积食信号:
从面部看:舌苔变厚,舌红,口唇红,口腔异味,面红。
轻度积食表现:舌头中间部位产生舌苔,而且舌苔变厚,不均匀。
重度积食表现:舌苔变厚变黄。
·
从手足看:手足心热。
·
从腹部看:腹胀,腹痛。
一般积食的宝宝,肚子是鼓鼓的,如果家长不确定小宝宝的肚子鼓不鼓,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用你的一只手放在孩子得肚子上,另一只手敲刚放的那只手的手指上,然后听声音,如果积食的宝宝,您能听见气体在肚子里的声音较响。
·
从便便看:大便干,气味大,排气多。
有的宝宝积食后会表现的是便秘,排便干,好几天不排便,排便困难。
也有的宝宝会拉肚子。但是无论是大便干还是大便稀,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便气味大,有一种伤食的味道。
而且积食的宝宝排气多,排气的味道也比较大。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积食信号灯。
·
从精神状态看: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精神烦躁,哭闹,磨牙等。
积食后的宝宝,会出现不爱吃饭,睡眠不安,满床翻腾的现象。
还有一个特殊的表现,就是宝宝趴着睡觉。有些小宝宝还表现为半夜起来哭闹。
有的宝宝表现为夜里磨牙,有的宝宝夜里说梦话。
以上这些表现都可能是积食造成的。
·
怎么预防改善积食?
·
清淡饮食,多喝水
当孩子出现厌食、消化不良等积食症状时,家长应该让孩子吃一些清淡的蔬菜和容易消化的粥、面汤等流食,少吃或不吃油腻食物。同时,要让孩子多喝水,保证充足睡眠,以利积食症状的逐步缓解。
·
三餐要定时定量,荤素搭配合理,晚餐不宜让孩子吃得过饱
父母应注意宝宝吃东西的量,吃得差不多了,就不要让宝宝再吃了,尤其是不易消化的肉类及黏食。不能饥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吃过多零食。
食疗健脾,改善积食
生活中的一日三餐要合理,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调理脾胃的粥水或营养物质,是可以补脾益气的,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例如红瓶蛋白锌含有山药、猴头菇、柠檬、生物蛋白锌,能帮助孩子调理脾胃,改善积食的现象,补充微量锌元素,促进宝宝身体的消化功能,让宝宝改掉厌食、挑食的坏习惯,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成长。
中医常说,孩子积食则百病生,百病以“积”为因。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吃得过多,超过了脾胃的收纳和运化能力,吃进去的食物就会积滞,从而导致积食。简单来说,积食就是饮食不当、饮食过量引起的。孩子一旦积食,就会出现各种疾病,那么哪些孩子最容易得积食呢?又该如何消积食?家长看看吧。
如果孩子出现这几种症状,就要注意孩子是否积食了
1.突然不爱吃东西,明显食欲不振,但又没有生病。
2.舌苔白厚重,口气有酸腐味道。
3.排便不规律,而且大便干燥。
4.手心、脚心发热,双颊发红。
5.睡觉时不安稳,尤其是夜间,不停地翻滚,有时还会磨牙。
5.如果宝宝积食比较严重,还有可能发低烧、精神萎靡、腹胀腹痛甚至呕吐。
平时哪些饮食习惯,会导致孩子积食?
1、进食时间不固定
有的家长宠着孩子,孩子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吃饭,时间上不固定。这种看似是爱孩子的行为,其实对孩子成长不利。不固定的饮食,会导致孩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身体发育。因此,家长想要孩子健康成长,就帮助孩子养成固定的吃饭时间。
2、饮食不均衡
在人的观念中,常常会觉得肉比蔬菜会更营养,因此,在给宝宝的喂养食物中,有些家长几乎每顿都会给宝宝喂肉吃。
不可否认,肉能够给宝宝补充营养,但是,肉是一种相较于蔬菜,比较难消化的食物,如果过多的让宝宝吃肉,会影响到宝宝的消化,容易导致积食
3、饮食过量
当家长的都认为,孩子吃越多,对身体发育越有利,其实不要吃的过于太饱,通常七分饱就可以,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家长却很难掌握量,更何况是孩子自己了,他们只知道饿就要吃,直到吃不下为止,但是长期这么饮食的话对人们的脾胃将会是一个重大的考验,非常不利于脾胃的消化,也不利于身体的成长。
4、睡觉前吃东西
孩子睡觉前吃东西,会让本来只需要正常运转的消化系统,不得不加大马力继续开工,加大胃部消化负担,影响脾胃,导致睡眠质量不佳,热量堆叠引发肥胖,所以晚上睡觉前父母最好别让孩子吃东西。
孩子积食怎么办?
1、饮食均衡、适量
要让小儿安,三分饥与寒。饮食上,父母要帮孩子稍加控制,吃好三餐,少吃零食,少吃冰淇淋和冷饮。同时饮食要均衡,保证孩子营养均衡。
2、多运动
多运动也可以促进孩子的肠胃蠕动改善他积食的情况,还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体质促进他的身高增长。
3、饭后1物泡水--消积食,增强体质
孩子出现积食,饭后用黄益十菌加温开水给孩子喝,能够化解积攒在孩子体内的食物残渣,
同时减少脾胃负担,脾胃动力充足,促进营养的吸收,从而增强孩子的体质,孩子消化就会恢复正常,才能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